近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《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》(發改環資規〔2025〕1228號),為加快推進節能降碳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管理規范。這一重磅文件將為各類節能降碳項目帶來哪些政策紅利?項目申請又需滿足哪些條件?本文將為您全面解讀。
一、政策出臺背景與意義
這份由發改委于2025年9月19日印發、10月14日公布的文件,旨在加強和規范節能降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,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,提高資金使用效益。緊緊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,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目標,統籌安排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,堅持“一錢多用”,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過程中符合條件的項目。
二、六大支持方向明確
《辦法》明確了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六大支持方向,涵蓋了從傳統行業改造到前沿技術示范的多個領域:
1. 重點行業領域節能降碳項目
電力、鋼鐵、有色、建材、石化、化工、機械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;
以工業園區、產業集群為載體整體部署并規模化實施的節能降碳改造;
供熱、算力等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;
中央和國家機關節能降碳改造。
2. 煤炭消費清潔替代項目
煤電機組和煤化工項目低碳化改造;
食品、煙草、紡織、造紙、印染等行業燃煤鍋爐、工業窯爐清潔能源替代;
城鄉居民采用地熱能、生物質能供暖。
3. 循環經濟助力降碳項目
園區循環化改造、國家“城市礦產”示范基地和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改造;
規模化規范回收站點和綠色分揀中心建設;
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和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,以及退役設備再制造;
可降解塑料、可循環快遞包裝產品生產應用推廣;
“以竹代塑”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生產應用推廣。
4. 低碳零碳負碳示范項目
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示范應用;
零碳園區、零碳運輸走廊實現近零碳目標的供能設施建設、基礎設施改造、工藝降碳改造等項目;
綠色甲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項目;
規模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(CCUS)項目建設。
5. 碳達峰碳中和基礎能力建設項目
支持碳排放計量、統計、核算、監測等基礎能力建設,包括碳排放數據管理系統、溫室氣體排放因子庫、碳排放計量體系等;
該方向僅支持政府投資項目,有關項目應納入國家層面規劃或方案。
6. 其他
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交辦重大事項需安排支持的項目建設。
三、支持標準與地區傾斜
《辦法》根據不同項目類型和地區差異,制定了相應的支持標準:

項目安排將適度向碳達峰碳中和、節約能源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突出的地區以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傾斜。
四、項目申報條件
申請本專項投資資金的項目需滿足以下基本條件:
1.前期手續齊全、具備開工條件的計劃新開工或在建項目;
2. 不得用于已完工(含試運行)項目;
3. 項目單位信用良好,未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;
4. 不存在重復申請其他中央資金的情況。
五、項目申報流程
1. 項目儲備:
省級發展改革部門及有關中央單位建立健全項目動態儲備機制;
2. 計劃申報:
從儲備庫中遴選符合條件的項目,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;
3. 評估審核:
國家發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對資金申請報告進行評估;
4. 投資下達:
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下達投資計劃。
六、結語
這一專項管理辦法的實施,將有力推動我國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降碳改造,加速煤炭消費清潔替代,促進循環經濟發展,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示范應用,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實支撐。
對相關企業而言,抓住這一政策機遇,既能為節能降碳事業做出貢獻,也能獲得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,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