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感悟 || 造價企業從事全咨的短板
發布者:管理員 | 發布時間:2025-08-18 | 所屬分類:企業動態 | 閱讀次數:143
上期我們細數了造價企業轉型全咨的種種優點,但正如硬幣有兩面,這些優勢背后也暗藏著短板。且看造價企業在全咨戰場上的兩大“軟肋”:
"服務型人格"的職場困局:造價企業長期以客戶滿意度為工作導向,這種服務思維容易形成固定模式。在面對甲方不同意見時表現出過度妥協,與設計單位進行專業討論時缺乏足夠自信,處理施工單位爭議時難以展現應有的決斷力。這種偏軟的管理風格,在需要全面協調的全咨工作中,經常導致決策效率低下,管理效果不佳。
"投資執念"引發的進度失衡:造價企業員的專業特性使其天然傾向于成本控制,但全咨工作要求的是整體最優。當項目進度與投資控制出現沖突時,造價企業往往會優先考慮投資因素。這種傾向體現在進度款審批速度較慢,變更認價確認流程較長,補充價款洽商進展遲緩等方面。這些管控行為雖然守住了成本底線,但客觀上對工程進度產生了不利影響,可能引發工期延誤和現場矛盾的導火索。
造價企業須正視這些短板。須在保持專業優勢的同時,積極轉變思維模式,提升綜合管理能力,優化工作方法。只有做到專業深度與管理廣度的平衡,才能在轉型過程中實現真正的突破。